Note For Anyone Writing About Me

Guide to Writing About Me

I am an Autistic person,not a person with autism. I am also not Aspergers. The diagnosis isn't even in the DSM anymore, and yes, I agree with the consolidation of all autistic spectrum stuff under one umbrella. I have other issues with the DSM.

I don't like Autism Speaks. I'm Disabled, not differently abled, and I am an Autistic activist. Self-advocate is true, but incomplete.

Citing My Posts

MLA: Zisk, Alyssa Hillary. "Post Title." Yes, That Too. Day Month Year of post. Web. Day Month Year of retrieval.

APA: Zisk, A. H. (Year Month Day of post.) Post Title. [Web 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yesthattoo.blogspot.com/post-specific-URL.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中文.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中文. Show all posts

Tuesday, May 31, 2016

神经多样性及跨文化交际 (Neurodiversit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ritten in April 2014 and then not published because ??? I think I wanted to work on this more but it's been sitting so here it is.

So I found out that on Wednesday a professor from Beijing's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is coming to talk to us abou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 just finished reading Thomas Orwen's thesis which sugges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good approach for interactions between autistic people and allistic people (non-autistic people, though he uses "neurotypicals" for this meaning.) So I wrote a thing. Poke me and maybe I'll even remember to translate it into English.

人们一听到跨文化交际就会想到不同民族的跨文化交际,而不是只有民族才有文化区别。残疾人有残疾人文化()。个别残疾也会有自己的文化,即聋文化(; Ladd),盲文化(French),聋盲文化(Saeed et al,及自闭症者文化(Davidson; RobertsonNe'eman)。每一种残疾人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聋哑人有自己的语言,从语言对思想的深刻影响可以意识到手语在聋哑人文化的核心性。盲目人在沟通中注重非可视的信息。聋盲文化把聋文化及盲文化的一些特点混在一起,也有自己的特色。

自闭症者文化呢?自闭症者使用语言的方式跟神经正常的人使用语言的方式有区。我们的感觉统合及风格也跟神经正常的人有区别(Baggs)。这样的特征感知也不是自闭症者特有的区别:自闭症成年人提出的神经多样性(Singer)表明:公众对世界、自己的环境的感知不同,学习风格(思想风格)有很多种()。自闭症者之间的沟通及特有的神经共同当自闭症者文化的来源,从文化的来源可以开始理解文化的特征(奚)。具体地谈,自闭症者的文化比神经正常支配性社会愿意接受重复行为,即扑棱手;也更愿意接受沟通的不同方式,即打字、选图片、和打说手语。而且,自闭症文化更注重认知通达性,为了提高通达性愿意把要求介绍的过具体和少用比喻或者介绍所有用上的比喻。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自闭症者注意:如果认识一个人,千万不应该把“肢体语言”的信息放在话的上面。这样的思路跟神经正常社会的思路差不多是反响的:人们说自己从别人的肢体语言意识到了谎话是平常发现的情况,而自闭症者没有说谎话的时候容易被这样认为。另外,在自闭症者文化里,话不一定有别的意思:“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没有“我不喜欢你”的意思。我们明白:对自闭症者来说,交流需要华很多能力,有时候不想跟别人说话。用目光接触没有的问题也不表明尊重情况:只有必着别人用目光接触才算是不尊重别人(Orwen; Davidson; RobertsonNe'eman)

在这样的背景下,容易问: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在神经正常的人跟神经岔开的人交流有没有效(Orwen)?至少,在神经多样性的问题上跨文化交际的思路值得考虑。


奚从清, 林清和, 沈赓方.残疾人社会学. 华夏出版社, 1993.
沈玉林. "论聋文化与聋教育."现代特殊教育1 (2002): 1-9.
胡壮麟. "从多元符号学到多元智能." 外语与翻译 14.4 (2008): 1-8.
Davidson, Joyce. "Autistic culture online: virtu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on the spectrum."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9.7 (2008): 791-806.
French, Sally. "The wind gets in my way." Disability discourse (1999): 21-27.
Ladd, Paddy. Understanding deaf culture: In search of deafhood.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3.
Orwen, Thomas. "Autreat and Autscape: Informing and Challenging the Neurotypical Will and Ability to Include." Thesis. Bergen University College, 2013.
Robertson, Scott M.,Ari D. Ne'eman. "Autistic Acceptance, the College Campus, and Technology: Growth of Neurodiversity in Society and Academia."Disability Studies Quarterly 28.4 (2008).
Saeed, Shakeel R., Richard T. Ramsden, and Patrick R. Axon.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the deaf-blind." Otology & Neurotology 19.6 (1998): 774-777.
Singer, Judy. Odd People In: The Birth of Community Amongst People On the "Autism Spectrum" Dis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98.

注释: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ity)的思想里的两个单词词是我自己翻译的,不一定是完美的翻译:“神经正常(的)”(neurotypical)和“神经岔开(的)”(neurodivergent)

自闭症者文化的一些内容也是从自己的经历而学的。

Tuesday, June 24, 2014

Language play off 因才而教

因才而教 is a pretty traditional Chinese statement on education. Confucius (孔子) said it. (A lot of traditional sayings come from him or from Lao Tzu (老子).)
因 is the same character from 因为, "because." 才 is from 人才, the person, the person's abilities. 而 is one of those complicated characters, but here the closest I can come is "therefore." In combination with 因 it's like "according to." 教 is to teach, or to educate. As a whole, 因才而教 is saying to teach according to the person's abilities, according to how the person learns.

Sound a lot like the ideas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inclusive education, presuming competence? It should, because it is similar. That's not what mainstream Chinese schools are doing right now, but the idea has been around a while.

Anyways, now it's language play time.

The original statment:
因才而教.

Some things that I think are along similar lines:
因才而考: Assess according to the person's abilities.
因才而选话题:  Choose topics according to the person's abilities/interests.


Some things that the statement is really, really not.
因诊断而教: Teach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因诊断而不教: Fail to teach because of the diagnosis.
因以为无才而不教: Fail to teach because of believing wrongly that there are no abilities.
因缺而教: Teach according to defects. (Not saying ignore the stuff that we're bad at. But don't choose to teach only to remedy percieved defects.)
因缺而不教: Fail to teach because of defects.

And of course, question the idea that the things we're thinking of as defects currently are deficits. What is valued, and what is not valued, are cultural ideas.

Sunday, April 20, 2014

对文化的看法

对中国文化(对莫一种文化)人们可以持各种态度。人们可以支持一种文化,也可以否定一种文化。在中间,更平衡的态度是承认每一种文化都有肯定方面及否定方面。承认两方面都存在才能对持务实及有效的态度。因此,我自己认为中国的各种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肯定不能说中国只有一种文化)跟别的文化一样有好处和坏处。
中国文化的好处的一方面由于56不同民族带来的丰富性。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的风格,中国文化在即方面成为愿意接受多样性的大杂烩,即宗教。中国的5千年历史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正面影响,把文化丰富化。中国有茶文化,艺术文化,文字文化等方面的特有中国文化,为了尊重中国人的历史及身份也要尊重文化的这些方面。在这些带来好处的文化方面,最好注重持务实的态度:尊重文化和历史的好处,也要尊重事实和人们的选择权。根据文化及历史选择和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都行,只要不给别人伤害就可以了。
而有时候文化遇到问题:文化里的思路会给一群人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注重持有效的态度:先要解决文化带来的伤害。中国历史包括带来伤害的文化,即缠足文化。因为缠足给女人伤害,所以现代中国取消了裹脚,父债子还。而缠足文化只是重男轻女社会的一部分,把这样行为取消不等于把重男轻女文化取消(成语里为什么说父亲和儿子,不是母亲和女儿?)。这种(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还对女人带来伤害,还在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公众注意解决这个文化问题。

莫一种文化都包括优点和缺点。在解决中国(魔一种)文化缺点中,千万不要把所有的文化扔掉。文化是身份的核心,要把核心做的更好而不要把核心扔掉。

Thursday, March 6, 2014

Some Chinese stuff because yeah...

Have some stuff from Chinese.

First thing is a short essay about "So, culture changes with time and it can totally survive in the midst of some parts changing. This has actually been happening since forever." My examples were Ancient Greeks getting pissy about writing making it so people can read stories instead of having to listen to them but wait storytelling didn't actually die, USA people getting pissy about how newspapers mean you can read on the train instead of talking to people but hey people actually do sometimes talk to each other on trains, and modern Chinese young folks using the internet to send new years money to their friends as a thing that's happening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way. 

有人说如果传统文化有改变,传统就不存在。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有改变,找跟以前完全一样的就会变难。但是,文化从旧一直在改变。(人们也一直在抱怨文化的降落。)拿古代的希腊来看:他们开始写字以前,人们都必须记住故事,不能读。他们开始写字后,很多专家抱怨,说人们都会忘记怎么讲故事,会忘记自己的文化。事实上,很多人开始读故事,也有很多人继续听别人讲故事。他们的文化在改变中还存在了。在拿报纸的例子来看。报纸变流行以前,人们在火车上都看窗户外的风景或者跟别人说话。报纸开始流行的时候,很多人抱怨:“人们都看报纸,停止跟别人说话!”事实上,在火车上看报纸的人不是从前说话的人,而是看风景的人。在火车文化在改变中存在了。最后,拿红包的例子来看。从前,人们送真正的红色的包,里面有钱。现在,父母送给孩子送的还是具体的包,而还有成年人送电子红包给朋友。文化改变了,而主要内容(父母送红包给孩子)存在。文化在改变中存在了。如果我们只看改变的部分,我们会以为文化就没了,而社会一直在改变,科技一直在进步,文化一直跟着社会和科技变化。如果我们说一点改变让我们的传统就没了,就是说谁都已经没有什么文化。

The second thing is me attempting to explain some confusion I was having with an assignment.

现在我要介绍一下我在什么方面糊涂了。(写的比较乱是因为思路也乱。如果我自己不糊涂,能写的清楚,就不需要帮助!)

周三是社会调查。(OK了,我知道是做跟社会调查由关系的。。。而根本是什么?-现在知道了,而知道真的是给我感知矛盾的答案不是解决矛盾。只告诉我“这一点不是解决矛盾的一点。”)这是因为:周三没有单班课,单班课的老师可以陪我们去问,所以去问的天不可能是星期三。而星期三是“社会调查”的天。矛盾。(感知矛盾是个问题。)

社会调查具体内容。背景调查:信息是从课的内容来的吗?就不算是调查。要搜索吗?不一定算是调查,而这样做过。为什么搜索已经写过的题目?是要在路上问别人?:( 如果这样的话,就面临下面的问题。我有三个不同的方式来明白这部分,三个方式都包括问题。

B。,C。部分明白了,就要记住这些问题,然后。。。去问别人。等一下,我应该在路上开始跟很多不认识的人开始谈自己介绍的题目,方式是开始问问题?!成绩的50%靠这个能力?!“囧”不够强。我就去桌子下躲起来。。。这部分是“我知道我要做什么,而不知道什么方式让我做得了。”

Sunday, March 2, 2014

从自闭症走出来?无意义的概念。

Here, have a thing I wrote in Chinese. It came about partially from my thoughts still running around after my new tutor suggested that I'd "walked out of autism" (I think that's their equivalent of "emerged from autism") and partially from a new phrase we learned in class: 非此即彼=either/or, two choice.

(No, I have no clue how the tutor ca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I was somehow recovered or whatever, considering that I was not capable of speech at the time and therefore typing to him instead. But he didn't argue when I explained at the time why the idea made no sense and was a bad idea.)

I don't know if/when I'm going to translate this one into English, because I've said all the content before just maybe not in these exact words. If I do, I'll edit to link here. Title means "Walking out of autism? A meaningless concept."

我们为什么还在谈“从自闭症走出来”这样的话题?“自闭的”及“开心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自闭症者的开心不靠“从自闭症走出来”而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帮助的地方池接纳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是自闭地出生,让他像没有自闭症的一个人不是让他更开心,也不是让他更有成功,就是让他化居多能力做有悖于自然的事。而且,这些有悖于我们自然的事不一定有好处!为什么需要用口说出来?为什么不要打字?为什么要看着别人的眼睛?为什么不应该一边听,一边动来动去?

这样也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教育,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提高我们的能力。我谈的事教育的内容,也是态度。我是自闭症者。自闭症不是外壳,自闭症不是让我走不了的圈套。我不需要从(根本不存在的)“圈套”走出来,而要使用适合我自闭的大脑学新的事。我不需要改变自己的自然,而要使用我自然给出的优点做我要做的事。

在缺点呢?我肯定愿意承认自闭症有缺点。什么大脑(什么身体,什么人)的设计都有缺点,现代社会包括很多方式帮助大部分的人需要帮助的部分。我的区别不一定是更多地方需要帮助,而是不同的地方需要帮助。因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地方被称为“特殊”所以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帮我,而应该“修”我。这就是我不同意的地方。人们都需要一些帮助。我需要帮助的事情跟很多别人的不一样,但是这不是好事或者坏事。这就是我的自然。我是自闭症者。就是这样。

Sunday, November 24, 2013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2 essays

So we do in-class essays every so often. These tend to be shorter than full weekly ones for Monday reports, but longer than the ones I write on daily homeworks or preparing for tutoring reports.

Here are two that I did in the unit on environmental stuff, they're both about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stuff.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人买电脑,手机等。这样,电子垃圾增多了。因为电子垃圾对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解决电子垃圾得问题。

那么,我们会怎么解决呢?根据“从个人做起”的想法,个人会用可充电的电池,长一点时间用以各手机等。这样,个人扔掉的电子垃圾会减少。

但是,个人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垃圾的问题。公司应该多开发可以回收的产品。而且,公司应该愿意修自己的产品,不让的人多扔掉。

不仅个人,公司要来解决电子垃圾的问题,而且国家政府要来解决电子垃圾的问题。因为个人难以让公司做应该做的事,所以国家要采用规则让公司开发可回收的产品。而且,国家要资助开发可回收产品的研究。

如果个人,公司,国家合作解决电子垃圾的问题,电子垃圾会减少,对环境又帮助。


And here's the other one.


有人认为科技发展越快,环境问题越严重。他们拿空调的发明,塑料袋的制作,车的使用等当他们的例子。反而,科技发展得越快,科技找解决环境问题的做法也越快。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环境问题归咎于科技的快速发展。

对环保来说,科技的快速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人们滥用塑料袋对世界造成白污染。人们为了方便多开车又带来了不便(交通阻塞)又带来了环境问题。公司,为了挣钱,给世界巨大的污染问题。从企业革命开始,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人类得经济选择一起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但是,科学也带来了一些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即回收,太阳能,水能,风能。人们不使用这些方式来解决一些环境问题不是科学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有一次,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提供完全没有排放的一辆车。没有人买这家公司的车。这不是科学得问题。我们不应该责备科学:环境问题是人类的问题。科技只当人类的工具。

Saturday, November 23, 2013

Chinese Practice

Chinese, primarily education, should be trigger free?
 
为了帮助贫困问题,这些年轻人甘于放弃好的工作机会。他们宁要帮助贫困问题,不看重自己的工作。


之所以英语横扫了中国,是因为在国际贸易现在多用英语,而且是因为科学现在多用英语。中国要开拓国际市场,所以学贸易的人都学英语。而且,企业靠科学,科学多用英语。因此,中国也注重科学,科学家要学好英语。


在高考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样的情况下,出国留学是反对你不同意的决策。如果孩子生病,考得不好,他就不能上好的大学。这是应试教育和高考风靡一时的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这个学生可以出国留学。孩子知道除了考高考以外,还有机会上大学会营造放松的氛围。因为只有钱的学生才可以出国留学,所以留学有如高考:有一些好的学生可以用这个做法读大学,但是也有很多好学生无法读大学。


随着全球化及科学的快速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要。父母为了孩子的成功要营造对学习好的氛围。为了进入好的大学,学生甘于化过长时间学习。但是,社会需要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需要的知识也快速改变。由此,学好怎么自学宁应该普及,不比化太长时间学什么内容。例如,我和我的外公都是工程师。我们两个人,上大学的时候学到完全不同的知识。他的学习没有电脑软件,而我的教育靠软件。甚至我上初中的时候,没有我现在用的软件!因为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所以我未来的工作会需要完全不同的软件或者做法。而且,个人可以上网查什么内容。如果我已经知道背景,也学好了怎么最好上网查事情,什么信息都容易找到。归根到底,学生最要学好怎么学习,大部分的内容在其次。


中国父母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所以父母有责任教孩子。因为美国父母包括很多文化不同的父母,所以难以说“美国”的父母是不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不同的。在美国,如果孩子做不道德的事情,人们会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但是上学的问题是孩子或者老师的责任。在中国,好像父母认为孩子读书的问题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在道德的方面,中美两国父母同意:子不教,父之过。在读书的方面,中美两国是不同的:如果美国学生因为父母不让他学好所以有教育问题,人们才会认为这是父母的错误。如果父母没有来帮助孩子学习,这件事不是父母的责任,父母真的做什么事,害得孩子的学习,才能说这是父母的错。而在中国,帮助孩子的学习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总之,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不同点不是家庭有没有责任,而是家庭教育应该包括什么内容。

Sunday, November 17, 2013

China and the WTO

Oh hey talking about China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because assignments.

This is the "presentation" I gave by typing it without looking at dictionaries or my notes or Google translate or Nciku or anything else, since speech wasn't really working when I was supposed to present. I started by flapping a lot and eventually gave up on the whole speech thing, typing this. The grammar should be fine, if a bit simple.

中国1995年开始申请入世。中国为什么要入世呢?
第一,虽然中国二十年前改革开放,但是中国公司开不拓国际市场。加入贸易组织会帮助中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例如说,联想开拓美国的个人计算机市场是中国入世后才发生。
第二,中国出口会被超大的关税。如果中国入世的话,中国产品被的关税曾下。
第三,中国的两极化问题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入世的推动下,中国农民更容易把农产和特产卖给国人。
中国2001年才当贸易组织的第143成员国。入世后,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改变。有一些中国公司开拓了国际市场(例如联想),也有跨国公司开拓了中国市场(例如星巴克)。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的纺织品和衣服出口增加高达220%。现在,中国出口总额是世界最多的。虽然中国还有过严重的两极化问题,但是农民把产品卖给外国人有帮助。
短期看,中国入世给中国经济带来大的改变,长远看入世会继续对中国生产深刻的影响。谢谢大家。  

This is the one I wrote as a report ahead of time. There were several words and grammar points I was required to use, and I probably messed up several of them. It's how I learn, right? 


中国入世不是一件小事。中国1995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2001才入世。中国入世经历了六年的时间。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多力气入世呢?中国原先不是世界市场经济和多边贸易化体系的一部分,哪怕改革开放了二十年,中国仍然被排斥在世界经济之外,中国仍处于局外者的状态。因此,入世会让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世界经济的推动下,中国对外贸易的风险降低了。因为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当中,每个国家都需要遵守关于贸易的条款和法规,这样就等于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公司由此受益。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纺织品和衣服出口增加多达220%。表面上,这只是纺织业的进步,而实际上,中国所有的出口都有这样的趋势,根据这一事实完全可以判断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是怎么改变的。短期看,这是纺织业的快速发展;长远看,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且,入世也让跨国公司更容易的开拓中国的市场,给中国人更多选择。中国从加入贸组织收益巨大:现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二,超过除了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中国的出口总额排到世界的第一,跟所有的欧盟出口总额接近。因为中国加入了贸易组织,所以中国的关税下降了,但进出口额增长了。因此,虽然关税少了,但是中国政府从关税得到的钱增长了。
除了上面谈的以外,中国政府也希望加入世贸组织会对经济两极化问题有所帮助。经济结构的二元化造成中国总体的发展不足,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和中西部落后的农村经济同时并存,差距很大。如果有什么政策会对农民有所帮助,中国政府一定会尝试。加入组织给中国8亿农民以发展机会:例如农民可以出口农特产。只有8亿中国农民从入世中受益,才能说中国从入世中受益。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Uh, have a thing I typed out in Chinese class when speech wasn't a thing and we were talking about experiences with education. If you read Chinese, then:

Trigger Warning: References to school abuse.

If not, I mean, the warning still holds but you can't read what I wrote?

我从幼儿园到四年级在波士顿的一个私校上学。父母送我到这个学校不是因为教育的质量好,而是因为他们担心波士顿公立学校的安全问题。这个学校的学生对我不太好。他们认为我太奇怪。因为老师也认为我太奇怪,所以他们不太愿意帮助我。甚至有一次,老师用一本书打我。学生,老师都会欺负我。因为这是小学,所以学得放松一点。但是放松也有问题。他们不愿意让我学我想学得数学。因此,我从四年级参加数学得补习班。

搬到别的小镇的时候,我开始上那儿的公立学校。因为五年级还是小学,所以挺放松。

六年级是初中的第一年。大部分的学生上一门数学课,一门科学课,一门历史课,及两门英文课。学校第一年有中文课,就是让选中文六年级的学生上一门英文课,一门中文课。七年级,所有的学生选外语。有中文,发文,及西班牙文。六年级学中文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中文,也可以换到发文或西班牙文。外语是学生第一次选自己选课。学生继续欺负我,但是初中的老师喜欢我。

从八年级开始,数学班被分开。我以为我会参加数学高级班,而实际上我的数学比高级班的数学更高级。那一年我是“自学”数学的。我真的做数学补习班的作业或者练习数学比赛的问题。我不太明白我妈妈为什么让我八年级的时候考美国的高考。。。但是考了。考到2130分,所以朋友说我不应该上高中,应该上大学。

九年级开始高中。学生可以换他们学的外语。除了中文,发文,及西班牙文,高中生也可以学拉丁文。而且,科学从九年级分高级班和“标准”级班。除了高级班的介绍物理课以外,我上了十一年级的高级数学班和中文23的高级班。(一年学了两年的中文课。有点复杂了。)因为上适合我的数学课,所以九年级停止上数学的补习班。从十年级开始,历史和英语课也会分开到高级班和“标准”级班。注册明年的课的时候,老师会看今年的成绩。但是最后,如果你决定你要上高级班的课,这是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个个学生都要学四年的英语,三年的数学,三年的科学,三年的历史,级两年的外语。学完了以后,继续读或者.选别的课是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因为每一年都有注册课的问题,所以我现在很熟悉我高中注册课和安排课的做法。我的问题大部分是从九年级学两年的中文课和上十一年纪的数学课来的。最大的问题大概是第三年的数学课。因为十年级的时候上最高级的数学课,所以难以找第三年的数学课。最后,我上网上大学的数学课,再成为“自学”数学。其实不是自学,而是上大学的课。

Saturday, November 9, 2013

Chinese essays

Have an assortment of Chinese short-ish essays.


政务微博为政府形象带来影响。在好处的方面,四川地震后,政务微博使得政府更能找被地震害的人民。四川人纷纷发微波,让政府知道什么事发生了,最好怎么帮助。而且,政府会使用微波引发信息。但是,政务微博是一柄双刃剑。例如,“僵尸微博”给政府负面影响:人看没有更新微波,会认为政府不在乎。由此,中国政府应该注意怎么使用微波:会有用,而政务微波并非魔弹。



联想公司1984年在北京成立。一开始,联想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成员。1988年联想公司开幕香港队部,也是联想第一次找新的员工。因为联想成立的20万人民币是政府投资的钱,所以有些人以为联想现在是政府的企业,与自由市场有悖。但联想是为了商业化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结构成立,而不是政府的企业。依在下偶见,联想公司就是中国市场好质量的象征。联想公司怎么到这样的情况?

IBM公司中个人计算机部前,联想在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联想务必开拓海外市场。如果不开拓海外市场的话,联想继续卖得不好,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海外,人以为中国只能做便宜的产品,人尚未相信一个中国公司能卖好的电脑。而且,联想的科技不如硅谷的科技。

这时候,IBM也面对问题。鉴于IBM公司中电脑业务不好,拖累了IBM公司的整体业绩,IBM想卖个人计算机部。联想知道I收购IBM公司对联想公司的产品有很大帮助:IBM的科技得以发展联想的电脑。



当谈到环保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批评政府,公司做得不够。在批评政府及公司做得不够的同时,也在很多人自身做得也不够。人去出的时候不一定关灯,就把电能挥霍一空。如果个人无毫节制的滥用石油,天然气等,就让下一代面临更严重的能源匮乏问题!多用煤,石油,天然气会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会导致人的健康问题。因此,无论是顾及眼下还是着眼长远个人都应该少开车,支持保护环境的公司。这些都是保护环境行为的体现。令人欣喜的是,如果支持保护环境公司的人许多,所有的公司都会开始可持续发展。不仅个人要自己做这样的事,而且个人更要教孩子这样做。如果教孩子的话,下一代会继续保护环境,教他们的孩子,下下一代也会这样做,等。正像中国俗话说的那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Have some more essays!

Woo, have 4 more things I wrote for Chinese class.
This one is about environmental stuff and subway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南京为了建新的地铁线会砍树及移树。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因为在南京移的树中,只有15棵存活,保存率只有18%。地铁建设部不仅不看重保护南京的桐,反而更好的地铁也对保护环境好。反过来说,发生之所以地铁建设部移这么多树,是因为设计问题:政府让他们少移树,地铁建设部就从1065棵减少到780棵减少到328棵。这样做表明地铁建设部不必这样做。通过政府“移树”的观点,因为政府有办法一边建地铁,一边保护桐,所以他们应该这样做。
 
This one is about global warming.
全球变暖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虽然有一些人说“谈气候变暖的科学家都是危言耸听,”但是气候变暖已经会殃及。(对于科学来说“气候变暖”绝非 完全对的名字,而是给气候变化的一部分表明。世界变暖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变暖以外,也有龙卷风变多,暴风雪变多,海平升高等。) 无止境排放尾气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温室气体让气氛有更多水汽。水汽是一种温室气体,就是一种周而复始。而且,冰帽反影太阳光。如果冰帽融化的话,冰帽反映的太阳光减少,由不得世界变得更暖。这个问题已经会过昂贵!但是,我们还有能力解决(或者帮助)世界变暖的问题。如果个人都少开车,政府提供环保的政策,公司来少排放尾气,这样做会有帮助。而且,多种树会让气氛里的二氧化碳减少。总的来说,快来做环保的事情对气候变暖问题有帮助。
 
Education by the family/at ho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
中美家庭教育虽然表面上是截然不同的,而实际上中美父母做家庭教育为的是孩子的成功。中国父母注重成绩是因为在中国成功历来都是从教育来的(找好工作,这样的事情)。美国父母注重孩子快乐是因为我们认为快乐是一种成功。而且,中美两国的教育情况不一样。在美国申请大学比在中国申请大学容易多了。在美国,大学看成绩,考试,和课外活动。中国大学绝非放松,而是只看重一次残酷性的考试。 归根结底,问题在于教育情况,而不是中美父母完全不一样。中美父母都要希望孩子会有成功,区别是“成功”的结构和得到成功的方式。
 
Actually kind of the same as the last one lol.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一样的,也有很大的区别。在美国,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父母不注重考试。(有一些学生,第一次考试是小学三年级。)而且,美国的小学生晚一点学好怎么静坐。 按说,中国学生从幼儿园要静坐。在课后的事情,中美两国也不太一样。条件充许的话,美国小孩儿尽是运动都参加。什么活动都做的不太好,但是什么都不惜参加是美国孩子的做法。中国孩子选少一点活动,直到做的非常好为止。中国教育注重做的非常好,美国教育注重学好很多事。
 
但是,中美两国都注重考试。中国历来都看重考试,美国今时越来越看重考试。因此,准备考试的补习班越来越大行其道。而且,美国教育注重考试的内容。在中国,注重考试的原因是从历史来的。而且,中国的高考过渡重要:每一年考一次,高考的成绩决定学生可以上什么大学。美国也有上大学的考试,但是没有中国的高考这么重要。在美国,考得不好但是高中成绩好的学生还可以上挺好的大学。在中国,这是不可能的。

Tuesday, October 15, 2013

Syllabus Standards

Oh hey Chinese essays. This one is about course standards,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I basically argue that colleges should write course descriptions/syllabi so that 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start and what you're going to learn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needing to read the syllabus for every prerequisite and still not be sure which parts you're going to need from which prerequisite.
I translated this into English and added later commentary. I'm cool like that.

随着世界的国际化,教育也要变到更国际化。根据纽约大学校长说的,所有的大学生应该可以去不同的地方上学是好的。他认为全球的大学提供同一套课程标准是让大学全球化最好的做法。这是因为同一套课程标准让学生去不同地方上学。这样,无论学生学什么专业,他们都可以去另外一个大学上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课。

但是,让所有的大学都提供同一课程标准会给一些学生产生坏影响。这些学生要根据独特得学习指导提纲来学。例如说,所有的机械工程家做的事不是完全一样的。从教授到建筑师,从机械电子家到纳米技术研究家,机械工程者做各种各样的工作。虽然这些人都称为“机械工程家,”但是他们的专业根本不一样。因为我是为了研究纳米技术学机械工程,所以最适合我的课程跟最适合我同学的课程有区别。如果所有的“机械工程”课程标准都一样,学生无法学各别的专业。如果所有的大学都提供同一套课程标准,全世界的机械工程师就只能完成同一种工作。而,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最好的做法不提供同一套课程标准,而是让所有的大学提供同一套课程内容标准。这样做,每一个大学的课会完全不一样,但是学生可以看什么大学的教学大纲就知道他们要知道的消息。学生要知道的包括:

第一)上这门课的学生学什么内容?知道课的内容,学生知道对他们来说,这门课有没用。
第二)这门课的学分是在什么样的专业可以用的?如果学生有独特专业的话,这一部分没有用, 而大部分的学生要知道。
第三)开始上这门课以前,学生需要什么知识?表明这一部分的方式会有最大的改变:现在, 大学会根据自己的另外几门课说明学生要什么知识。这样不行:大学要说地清楚,学生 开始上课前要学好什么。学生为了准备能选别的课或者去自学,都行,只要学好需要的 知识就可以了。
第四)学习方式是什么?这一部分包括考试,作业等,也包括哪天见面,是不是网络上课的等。

这样写教学大纲,学生能看几个大学的课程决定适合她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她会打算什么学期在什么地方上课,在几个不同的大学上课:让学生这样做就是全球化的原因。不同大学不同的课程不是全球化的阻碍,而是学生要去不同的地方上学的原因。依在下偶见,大学全球化最好的方式不是让课程都有一样的标准,而是让大学用同一的做法表明课的内容。

Saturday, October 12, 2013

A couple short essays

Yay short essays for Chinese. These are both ~300 character essays. The first is quite a bit more optimistic about the government "attempts" to do stuff about inequality than I actually am, but it's what I could come up with using the language patterns they were asking for. Meh.
Also, I got featured on a thing related to NaNoWriMo, which I'm planning to do this year. Considering that it's me getting interviewed, that will work better as "my" post for the day that most of you can actually read.

美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在很严重。最有钱的美国人富可敌国,与此同时,美国人的六分之一日虑三餐。吃不饱饭的孩子超过五分之一。在贫富分化问题中,吃不饱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每天吃不饱,难以学习好,找工作,做好工作。因此,美国政府采取SNAP及WIC的项目政策。SNAP是所有的贫穷人、家庭都可以申请,WIC特别有助于女生和孩子。这两个项目根本不是减免饭的价格,而项目的影响跟减免的影响差不多。虽然这两个项目不能完全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贫穷人平常是伤残人,残疾人,女生,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者,或小数民主,也被别的边缘化,)但是对处于缺乏饭状态人来说,可以吃饱是进一步。除了这两个帮人吃饱的项目以外,各州的政府也提出学费减免项目,帮贫穷的学生上大学,再进一步。

在中国入世的推动下,中国出版公司被冲击。因为中国所有的市场都越来越国际化,所以更多从外国来的书被出版。而且,跨国出版公司来了中国。(我现在看的材料科学书是跨国出版公司出的中文片。)现在西方受欢迎的生活类、文学类、经济管理类的读物,都能在中国同步出版。有一个中国出版公司,现在他们的外国版权图书高达所有的图书30%。国际网络市场也给中国图书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例如,亚马逊开拓了中国市场,现在人会买电子图书。因此,路上的书店面对一些问题。表面上,书店的问题是卖图书的问题,实际上,在网络时代,路上产品卖得好不好不同于产品真的卖得好不好。短期看,书店会面对困难,但是长远看,仅大众类图书每年增长10-20%肯定有“如果书店能适合网络时代,就没问题”的意思。

Saturday, October 5, 2013

Wow. So this happened.

Ok, so I've been in Tianjin for about a month now. Just over a month, actually. A lot of cool stuff has happened. Including...well, I said in My Problem With Homework that I'd never managed to explain my problem so a teacher understood? No longer true. I've still yet to manage it in English, but I've now done it. 
I translated this into English- it's my side of the conversation, edited a bit to make sure there is enough contex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what I'm talking about, if not always why.

Trigger Warning: Reference to euthanization, Description of ableism (by teachers.)
内容包括:安乐死,残疾歧视


你知道我有问题的时候可能说不出来?我现在知道,如果问题是用中文的时候发生,中文也有说不出来的问题。

安乐死是这一次说不出来的原因。
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一张图片。
如果很多人认为你有的一个问题是安乐死的好原因,你也会紧张!
知道老师不同意,而看那张图片还令我紧张,可怕。

我很难自己来开始做什么事情。(在每天持三顿饭,每天洗澡也有问题)。执行功能问题听说过吗?我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如果我找好办法(或者你会帮我找好办法)应该没问题。
这个周末我试一试做好了中文以前不开始数学的。失败了:结果是中文,数学都没有做好。我以为如果我决定做好了中文后才可以做我感兴趣的课会有帮助。(对中文也感兴趣,而对数学更感兴趣。)
开始做什么事情是我的问题。(例如说,我做方便面的时候,23次开水才记住把热水放在碗。)
我会忘记我自己要作什么或者我知道要做什么,而很难开始。从一个活动换到另外一个活动也很难。
[老师问我以前做好作业的方法是什么。]
这是我的问题!在美国,我选的课都是上课的时候注意听就会记住,考过。我在每天要预习这样的课从来都有问题。在美国也是这样,而在美国我会选别的课。
我知道我要做。那不是我的问题。在初中,我大多是上另外一门课的时候做作业。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做好了七门课的作业。这样做也不行!我知道这样做也不行,而那时候比不做作业好一点。
我以前的做法:
1)选另外一门课(不行)
2)上课的时候做作业(不行)
我要找第三个做法。我需要帮助。

以前,老师只说因为我聪明应该会自己想到怎么做。没有人教我怎么自学。教我怎么做会有帮助。

Sunday, September 29, 2013

Tianjin Life

Blog post about life in Tianjin written for class.

我在天津的生活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实际上,不好的大多不是天津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住在天津的时候面对这些问题,所以还是跟我在天津的生活有关系。)
我的室友真的对我很好。她买水果的时候她买多一点给我吃。我早睡的时候,她关大灯,只开小灯。(我买水果的时候,我也买多一点给她吃。而且,我早起的时候,我不开灯。)我们几次一起去吃饭:大多是去吃面。我和我的室友都喜欢吃面,而且面比较便宜。如果我有中文问题,她愿意帮助我。我的室友真的很好。
我的单办课老师也很好。虽然他和我的室友都看不懂我的数学课本(是因为他们难以了解数学,而不是语言的问题,)在中文课他是很好的老师。他给我看的文章有意思。最后20分钟的内容有时候是继续谈他找的文章。
我也有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这个周末,我感冒了。我流鼻涕,头疼,太累了。一边感冒,一边有月经其太麻烦。
除了身体不舒服的问题以外,我的心理问题也给我问题。从小时候,我有执行功能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踢我的屁股。例如说,我在初中,高中找不到办法每天在家做好我每天的作业。我平常上一门课的时候做另外一门课的作业。上大学的时候,我选的课大多是只要考试就行了这样的课。暂且不论课的内容难不难,我最难的课都是每次上课都要交作业的课。现在,因为我两个“解决”(真的还没解决,而比什么都不做好一点)这个问题的做法都不行,所以我的问题现在比以前更严重。我还不知道最好怎么办。(每天都吃三顿饭,洗澡等也是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学习产生的影响没有作文和预习问题对学习产生的影响那么深刻。)

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3

Internet Helping With Something

Chinese assignment, written about economic inequality stuff and the internet. There's a Chinese internet thing happening that could actually help some, especially if the government meets its goal of getting every Chinese person internet access by 2020.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更多中国人能上网做事。网络对中国社会(国际社会)产生又广泛又深刻的影响。网络可以找到的事多,从社会问题的讨论到运动报告,从食谱到市场,什么都找得到。网络让个人的生活更方便。除了加方便以外,网络也会解决社会问题。
经济失调是中国社会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中国越来越发达,但是大部分的受益者已经是有产者。所有国家都有经济失调问题,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有帮助,特别是淘宝网这样的网站会有帮助。虽然中国的网民只有中国人口的44%(发达的国家平实77%可以上网,)但是网络零售额已经有所有的零售额的7%,今年会超过美国的网络零售额。而且,中国政府要2020年前让所有的中国人都会上宽带网络。
让所有的人都可以上网跟解决经济失调有什么关系呢?看淘宝农村的例子。中国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很大。一个原因是农民从旧没有办法在农村转钱。他们可以去城市打工或者在家耕种。而且,他们只能把农产品和特产卖给本村人,附近地方人,或者自己来农村的人。卖给本村人和附近地方人的粮食少因为农民有自己的粮食,卖给农村外的人少因为来农村的人少。有了网络后农民可以卖给更多的人:中国的城市人和外国人都能上网买农产品和特产。

现在,农村的网民可以用淘宝卖农产品和特产,从而他们会一边呆在家一边转钱。对以前潜在的客户相比,农民在淘宝上的潜在客户多多了。虽然网络,淘宝农村还没完全解决经济失调问题(一件事肯定不会完全解决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但是农民通过淘宝把农产品和特产卖向全世界这样是对中国经济失调最大的帮助之一。如果中国政府2020年前让所有的中国人当网民的机会有好处,淘宝会在解决经济失调有更大的帮助。

Friday, September 13, 2013

Humorous Dialogue

This is an old dialogue a friend and I did in class. I think it was 10th grade that we did it. The translations into English are as I go through it now, though. A is me, D is him, (random person on the street) was another classmate we grabbed for that purpose. 
Oh, and please suspend disbelief. The events of the dialogue are meant to be bizarre, not realistic.

A: 你好。 (Hi.)

D: 你好。 (Hi.)

A: 你好吗? (How are you?)

D: 好,你呢? (Good, you?)

A: 好 ,可是我有问题 。我赢了两张歌剧票。 (Good. But I have a problem. I won two opera tickets.)

D: 那太好了!你跟谁去? (That's great! Who are you going with?)

A: 我不知道 。 (I don't know.)

D: 你有什么问题? (What's the problem?)

A: . . . 你有没有护照? (. . . Do you have a passport?)

D: 有。 为什么? (Yeah. Why?)

A: 下个周末你想去北京看《猴王》吗? (Do you want to go to Beijing to see "The Monkey King" next weekend?"

D: 歌剧在北京!那是你的问题吗? (The opera is in Beijing! Is that your problem?)

A: 对。我有护照, 可是我没有签证。(Yup. I've got a passport, but not a visa.)

D: 你有问题。(You've got a problem.)


下个周末,在北京 (The next weekend, in Beijing.)


D: 我们在哪儿? (Where are we?)

A: 我不知道。我是美国人! (I don't know. I'm an American!)

D: 安静。我也是美国人。 (Shut up, I'm American too.)
怎么去北京歌剧?(How do we get to the opera?)

A: 我不知道! (I don't know!)

D: 我没问你! 我问了他。请问,怎么去北京歌剧?  (I wasn't asking you! I was asking him. Excuse me, how do we get to the Beijing opera?)

random person on street: 就到了, 你看! (You're at it- look!)

D: 哎!谢谢!(Oh! Thanks!)

same random person:  别客气!(Don't mention it!)


看歌剧以后 (After the opera)

D: 《猴王》很好!("The Monkey King" was really good!)

A: 我同意。我们回家把。 (I agree. Let's go home.)

D: 怎么去机场?(Where's the airport)

A: 我不知道! (I don't know!)

D: 你为什么不带地图? (Why didn't you bring a map?)

A: 我不会看地图因为地图是中国的地图! (I can't read it map because they're Chinese maps!)

D: 带美国地图把! (Get an American one!) [I meant to write English, as in language, but, well, language students mess stuff up sometimes.]

A: 我们不在美国, 在中国。(We're not in America, we're in China.)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13

Lets have some more Chinese stuff! 4 short paragraphs I wrote for class.

现在,电子书日益多,日益便宜。因此,看书的方式、书店都电子化。在苹果iPad上,人可以看苹果卖的,Amazon卖的,及自己找的电子书,也可以写论文,看电视,听音乐等:在iPad一应俱全。随之在iPad可以做的有所多,要买iPad的人更多,至于苹果产品从前都好卖。因为上面谈的,所以最好对iPad进行设资。

随着我们地球日益国际化,教育最好变成更国际化。暂且不论家长能不能接受送孩子去香港当研究生的学费,让学生去大陆外学习有用。虽然留学不是一应俱全,但是留学还有用:让学生一边学专业,一边了解新的文化。若是从前,在国内工作的人不一定跟外国人联系,而现在人随时有机会跟外国人联系。因此,留学很有用。香港跟中国大陆的差点可能没有那么多,但是在香港读研究生会比在大陆读研究生好了一点儿。

随着机器和电脑的发展,机器人做的工作日益多。相比人而言,机器人能做的会更多。机器人会跟人差不多:一样工作,一样做朋友,但是学习是不太好的例子。因为电脑,机器人可以被程序,所以机器人学习做法会跟人学习做法完全不一样。随着机器人的发达,社会才能知道机器人根本是什么样的。


虽然微波有很多虚假信息,但是因为虚假信息所以要取消微波没有道理。虚假信息是网络的问题,不是微波的问题!另外,找真实信息不是用微波唯一的使用。用微波跟朋友联系或者参与讨论的人不少。为什么要因为所有的网站都有的问题把可以参与讨论,跟朋友联系的网站取消呢?

Tuesday, September 10, 2013

美国中国的博客

I was supposed to find 5 American blogs and 5 Chinese blogs and talk about them. Yes, I talked about my own, yes, my teacher said that was OK before I did it. The Chinese ones were found pretty hurriedly, and I make no promises that my statements on what they seem to talk about is accurate.

在美国,5个(比较)有名的博客是 “Yes, That Too,” “Autistic Hoya,” “Mark Reads,”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Autism,” 及 “This is White Privilege.” “Yes, That Too”是我自己写的,热点是自闭症者和残疾人面对的问题。别人感兴趣的原因大概是“自闭症者谈自闭症!”“Autistic Hoya”谈的内容跟我的差不多,别人看她博客的原因也差不多。“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Autism”也是谈自闭症的,比我的博客和“Autistic Hoya”有名的多。[自闭症者的父母写的博客比自闭症者写的博客有名。]“Mark Reads”是 “Mark”看书,写下来他的感觉。如果他看的书比较有名,很多人会看他的博客。“This is White Privilege”谈的是社会问题,特别是白人不面而别人面对的事。几个大学教授让学生看这个博客或者上课的时候用这个博客提出的例子。
在中国,课文说的王建硕在写他的博客还很有名。看起来,他的热点是旅行和他住的地方。 “Life Behind The Wall”也是比较有名的。这个博客是黑美国女生跟她中国丈夫写的博客。她写的是在中国生活的事,但她也写一点的中国新闻。百度了,我找到“安顿的BLOG”写他自己的感觉。“快乐大哥的博客”常谈教育或专业问题,也谈自己的生活。“星子山地博客”常谈学习/教育的事:他学的是历史,所以常有历史的问题。
看起来中国的博客大多是个人写自己的生活事情。有别的,例如教育问题,新闻等,而这样的博客没有那么多。而且,那样大多是谈自己生活的博客加了一片谈社会问题的文章。

Friday, September 6, 2013

用中文谈自闭症

This is basically the stuff I said to my academic director on campus in Tianjin, since she wanted to know more about how autism applied to me, and al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utism and Asperger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问“Aspergers”和自闭症者有什么不同,要看是DSM里的不同,心理家用的不同,或普通人认为的不同。在DSM-IV,不同在一个人有几个自闭症的特点。如果特点够了,三岁前能知道有这些特点,应该是自闭症。如果特点是少一点的,两岁前开始说话,能说“Aspergers。”心理家知道这一部分,而他们也会认为“Aspergers”是清一点的。普通人常常以为所有的能说话的自闭症者是“Aspergers”的,有可能以为所有的自闭症者会害得自己。(实际上,好多的自闭症者不是那样做的,有“Aspergers”的会那样做。)看我的能力,人大多认为我肯定是“Aspergers,”而我的自闭症的特点比较多。

On what's going to be relevant to me in the classroom:
老师要知道我不能一边看像注意听一边真的注意听。我动来动去,手里玩儿小东西。我不太会看老师的眼睛,可能不会看老师。
如果我摔了,说“OW!”我大概摔的没有那么厉害。我国什么都不说,可能真的受伤了。
有时候,我不能说话。英文和中文“不能说”的时间没有那么大的关系。无论能不能说,我还能打字。我也能写,但是我泻得很乱。
要知道我想什么,要看我的手。看我的脸儿你会猜错。

And the best part? She just believed me, on all of it. So much easier than dealing with folks who think that they must know how my brain wiring affects me than I do. (wow that actually sounds kind of silly. how my brain wiring affects me, I mean.)